我們先為同學整理好交易股票期貨的四大優勢: 利用股票期貨參與除權息有哪些優勢? 👍快速配發股息 股票在除息時,配發的現金股利並不會馬上入賬,原則上大約 要等到除權息交易日後約1個月左右才會匯入銀行帳戶; 除權的話時間要更久一些,有時須等到約2個月左右, 股票股利才會匯入到集保帳戶中,時間上是比較沒有效率的。 而在股票尚未填息之前,其實你配發的股息和股利都只是 左手換右手,並沒有區別。所以既然如此,你只是 白白損失了資金利用的時間,並沒有任何利潤可言。 但如果是使用股票期貨參與除權息,不論是除權或是除息, 都會在除權息交易日當日立刻調整。雖然就損益的角度而言, 同樣並沒有任何的利潤可言,但你可以更快的使用資金, 作為其他的用途,相對來說更有效率。 👍槓桿優勢 台股長期以來具有很高的填權息機率,近二十年約有 6~7成的機率可以完全填權息,許多投資人也都瞄準 「填權息行情」。如果投資人可以善用股票期貨具有 的槓桿優勢,在合適的時機介入,可擴大獲利的幅度。 只要做好風險控管,就可以享受更豐碩的報酬。 👍沒有補稅問題 另外,所得稅率較高的投資人往往為了避免參加除權息 可能造成的補繳稅賦問題,選擇在除權息交易日前提前 賣出,也就是俗稱的「棄權息」,但又擔心在賣出的期間 股價上漲損失了價差。 這時候就可以善用股票期貨沒有稅賦的優勢,以股票期貨 參與除權息。 小型股期同樣可以參與除權息喔! Wang Sisiters為大家解答最近 QA排名top3的「除權息問題」! ⚠️股票期貨和股票有什麼不同? 1.股票期貨是採保證金交易,現貨是T+2日交割 2.股票期貨有到期日,現貨可以放到下市 3.股票期貨交易不具有股東身分,但是除權息會配合進行契約調整 4.股票融券放空遇到股東會除權息需要回補,股票期貨無此限制 點擊進入→ 期交所公告:除權息契約調整日 股票期貨除權息契約到底是如何調整? 原契約存續並調整,除權股票期貨另新增契約 現在我們知道股票在除權息時,股價會往下掉一段, 以反映公司發放股利後資本的減少。 那股票期貨又會有甚麼變化呢? 📌除息: 當除息時股票期貨同樣會有參考價的下調, 而配發的現金股利,則會以增加權益數的形式回到 你的「保證金專戶」裡。形成價格的下調使未平倉損益 虧損,但權益數增加兩相抵銷,使除息前後帳戶權益總值不變。 如果是在除息前持有空單的投資人,在除息後因為價格下調, 看起來未平倉損益似乎增加佔了便宜,但其實會在權益數當中扣除, 其實就損益來看也是沒有任何變化的。 📌除權: 股票期貨在遇到除權時,除了原本契約會進行調整之外, 還會再加掛新的契約,所以同一月份會有兩個契約。 原契約按照配發股利的比例進行價格下調,並增加每一口股票期貨 所代表的契約規格,使調整前後的契約價值相等。 加掛的新契約則是以除權後的價格為準,一樣每一口代表2,000股。 📌除息+除權: 若是股票同時進行除權以及除息會稍微複雜一點, 我們可以先處理除息的部分,再考慮除權的價格調整。 另外,因為有除權,所以契約的規格也會有所變化。 也因為除息的金額會以增加(減少)權益數的方式調整, 所以調整後的契約總值和原契約會有所不同。但再考慮到 權益數的增減,其實對投資人來說還是沒有任何損益的變動。 至於加掛的新契約則是同樣以除權息後的價格作為參考價, 契約規格維持每一口2,000股。 比較特別的是,光看契約規格,「原契約」、「調整後契約」 以及「加掛新契約」三者都不太一樣。但其實就權益數來看的話, 並不會對投資人有額外的獲利或虧損的狀況發生。 真要發生損益,還是要看在除權息過後,股價走勢是「填權息」 或是「貼權息」而定。 我們以範例來解說, 讓大家更清楚實際案例的損益如何計算唷! 除權息後調整生效的$,要去哪看呢? 請看以下我們的教學影片就可以了解囉! 📣給小白的補充說明:甚麼是除權息? 公司將經營利潤以「現金」或「股份」形式分配給股東 公司如果有經營的利潤,可以將一部份以「現金」的方式 發放給股東,就稱之為「除息」, 和一般人所認知的「分紅」類似的概念。 而「除權」則是不發放現金,改以發放「股份」的方式增加股東的持股, 雖然和「除息」的方式不太一樣,但總的來說, 都是一種讓股東分享公司經營成果的意涵。 但是實際上,公司所發放的現金,就是從公司的資本中取出, 發放給股東後公司的資本就會減少,所以相對的股票的估值也會下降, 這也是為什麼在除權息後,股票的價格會有一部分下調的原因。 簡單來說,對股東而言,就是拿到配發現金, 但持股價值下滑,兩者價值相等,就是一個左手換右手的過程。 參與除權息,其實你的財富並沒有增加。 既然如此,那又何必參與除權息呢? 其實要真的「賺到」股息必須等到股票的價格回到 除權息之前的價格,等同是手中持股價值不減, 但又多得到了股息,你才真正地賺到了股息。 這樣的價格回升過程我們通常稱之為「填權息」。 填權息範例圖📈📉 許多投資人雖然參加了幾次除權息,但對於除權息的 一些術語往往一知半解,搞不懂到底是甚麼?有「除權息日」、 「除權息基準日」、「最後過戶日」……..,究竟要看哪一個才對呢? 其實,一般投資人所謂的除權息,指的都是除權息交易日。 在這一天股價會扣除配發的股息和股利,下調參考價。 只要在在這一天之前任何一天買進的投資人, 都可以完整的享受到配發的股息和股利。 我們把它定義為「T日」,再以他為基準往前、往後展開, 這樣讀者會比較容易了解。 在除權息之前往往會有融券強制回補,並有一段時間 不得進行融券交易,就是在「T-4日」起,不管你願不願意, 融券都要進行回補,並且暫停四天的融券交易。 至於「停止過戶期間」主要是公司必須確定股東名冊, 好確定誰有權力領到股息、股利,並於「除權息基準日 」完成名冊製作。 這一段和一般投資人關係不大,仍然可以正常交易。 uru